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五音不全」。最早的古琴只有五弦(五音),后来才发展为七弦琴。古琴,最开始是为了治病发明的乐器。药的繁体字,上面草,下面乐,说明古代人认为,不仅草本植物能入药,音乐也能起到疗愈的作用。
古琴的「五音」对应自然的「五行」,天地万物的背后都离不开五行。五行是自然能量的五种运行状态,即阴阳演变的五种基本状态,是宇宙奥秘和人体奥秘的能量表达,它们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对应五常(仁、义、礼、智、信),即做人的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就是天地规律,德就是天地规律的体现。而五常对应五毒(贪、嗔、痴、慢、疑),是人会痛苦的根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身心一定是会出大问题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天五行”。

五脏有声,声各有音,声音相和则无病。五音养心音乐不光可以调剂我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内在的「气」与内在的境界,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从而调节人体对应五脏的能量频率,当内脏的振动频率正常,自然也就无病了。
以下分享常见的五首可以疗愈五脏的古琴曲子:
《胡笳十八拍》——疏理「肝」气

肝,乃五脏中的将军。肝不好常常就会出现抑郁、易怒等情绪肝顺需要木气练达。
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此曲最佳欣赏时间为戌亥时(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聆听此曲既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又利用这段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紫竹调》——平和「心」气

心,乃五脏中的君主,是人体中最劳累的器官一刻不停地搏动,向全身运送血液。
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运用了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才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此曲最佳欣赏时间为亥时(21:00-23:00),道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
《十面埋伏》——温和「脾」气

脾,乃五脏中的后勤部长。长期的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脾胃产生不适。
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为佳,可以让脾胃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阳春白雪》——滋润「肺」气

肺,乃五脏中的宰相,在身体里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都要通过肺,又对外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首曲子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可滋泪闰和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乐曲风格高亢有有力,具有“金”之特性可以将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最佳欣赏时间为申酉时(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的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互外合,事半功倍。
《梅花三弄》——蕴藏「肾」气

肾乃先天之本,为五脏中的作强之官。人体在满足日常消耗后,都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存到肾中,当身体里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的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取,因此肾气需要蕴藏。
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最佳欣赏时间为辰时至巳时(7:00-11:00),这段时间在一天里是气温逐渐上升的过程,太阳在逐渐高升,体内的肾气也蠢蠢欲动地受着外界的感召,此时能够用属于金性质的商音、属于水性质的羽音搭配比较融洽的曲子可以促使肾中精气的隆盛。
大家还知道哪些可以疗愈身心的曲子,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来自疯狂小石头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3427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