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他最强烈的一个愿望居然成了,“很想一觉睡过去,再也不醒来。”
媒体和民众视角更多在那些确诊病例中,可那些没有确诊的人是否还安好呢?
当你在微博搜索关于“武汉,抑郁”或“武汉,焦虑”等词时,你会被眼前的一幕伤心。
一位在外地的武汉客栈老板在网上发布信息,准备接待那些因滞留在外的武汉人,各种难听的辱骂从那天开始就没停息。有人说我是「丢人现眼的跳梁小丑」,「土狗丑八怪」这都是客气的词汇,还有人直接诅咒,「你家今晚必死」。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武汉客栈老板是医生世家,一天他接待的武汉旅客车玻璃被砸,里面的武汉车主被吓坏了。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即便很多人谴责砸车的人,可在外地的武汉车辆都不敢开了,一些武汉车主讲:他们停车不上路的时候,就用写着「福禄寿喜,迎福纳财」的红纸把车牌糊起来。吃饭的时候,把车停得很远,再步行去饭店,吃饭也尽量不张口说话。但上了路之后,还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拍我们,看我们的眼神,就像是看瘟神。
在我国,自汶川地震之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这一词被大众所了解?
彭凯平教授以9·11事件为例,表示不仅美国参与事件的人产生了PTSD症状,好多普通美国民众也出现了PTSD。
就像《言语的秘密生活》里的幸存者,她在劫后余生里,也一直是麻木地、机械地生活。
本需要保护和疏导的她看似“很坚强”,
但她的感受被唤醒后,她说:
“我怕有一天,可能不是今天,也许不是明天,但是有一天,突然间,我会开始哭,没人可以让我停下来,眼泪充满整个房间,我无法再呼吸,我会把你也拉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淹死……”
除了面对创伤应激障碍外,好多没确诊的武汉人还有一种特殊情感——内疚感。
前段时间武志红和曾奇峰发起了一次线上直播。
作为土生土长在武汉的心理医生,曾奇峰表示自己有种内疚感。
“有人在受苦,我却在过着安稳如常的生活”——即“远方的哭声”。
如果说,在疫情自1月持续至今的此刻,大多数人已经能够处理最初的过度恐慌与怀疑,但这种微妙的愧疚,仍然在困扰着不少人。
这种情绪其实十分常见。在苏珊·桑塔格的《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她通过对记录着灾难和战争的摄影作品的讨论,指出观看者们可能由此形成的某种无力感和愧疚。因为远方的灾难和哭声会提醒我们一个似乎在日常里总被忽视的问题,即我们关于这些“远方的”不幸的无能为力。
桑塔格说:“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心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这样的情绪会存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加以觉察,很多时候根本无从了解。
但这样的内疚感会产生巨大的不安,正如抗日时期,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其《告全国民众书》里所说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面对灾难,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给那些非确诊但正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人说:
请一定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放过自己!
停止自我加害!
但如果这些还不够,你要接受这些情绪,让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哭,就是疗救。
不要忍,不要憋。这不丢人。在这种情况下,宣泄就是重中之重。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倘若这些还不够,请拨打心理求助热线,这一点都不丢人。
在楚地中央,很多心碎正在等待疗愈,很多幸存者正在长夜痛哭……
但愿春暖花开的此刻,那些备受情绪折磨的人,内心也会随之春暖花开吧……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本文来自最终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80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