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指的是物体的中心部分,也可以指物体的核心,比如“芯片”;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最核心的部分自然是相机的传感器。相机行业发展已有百余年,但数码相机出现不过三四十年,而真正进入民用领域仅有二十余年。但是这二十年,凭借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相机传感器还是相机处理器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相机传感器部分。从湿板到正片再到负片,每一次进步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从CCD到CMOS不过二十余年时间。究竟数码相机是如何进化的,画幅真的是从小到大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数码相机的“芯”历史。
之后二十余年涉及数码相机的厂商非常多,产品更是五花八门,图为苹果QuickTake 100
不过在这20年内,民用数码相机都是以家用机的形式出现,虽然长的千奇百怪,但是用现在的话说,无非就是卡片机。直到1991年柯达推出了首款数码单反相机,型号为DSC-100,搭载一枚14.3×9mm(大概跟现在1英寸画幅差不多)的CCD传感器,像素为130万像素,这是现代数码相机的鼻祖。但是直到2000年前后,佳能和尼康才推出真正意义的自产数码单反。
2001年康泰时推出了N DIGITAL这款全画幅,但是结局并不好
其实从康泰时N DIGITAL开始,数码相机实现了第一轮的循环,从小画幅到全画幅的过程。但是康泰时N DIGITAL的悲惨结局,并没有让所有厂商对于全画幅都充满信心。这也导致了第二个过程,就是很多尝试了全画幅原型机的厂商重新回归小底,包括柯达、尼康、富士等等。
·“APS-C决胜论” 尼康带着大家走弯路
从康泰时N Digital开始,其实很多数码厂商都认为,APS-C画幅才是数码相机的最佳画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当时的尼康派系,也就是以现在的尼康为主导的一系列厂商,包括了尼康、当时的老大哥柯达,以及富士等等。尼康在2000-2004年,疯狂的推出了多款D1系列,D2系列,曾经一年推出多款单反,主打高像素、高连拍等诸多领域,但是画幅方面依然是APS-C画幅。
佳能1DS,第一台真正可以用于民用的全画幅,当然,这是价格上
虽然佳能已经推出多款数码全画幅单反,但是尼康却不为所动,一心认为“APS-C画幅才是最佳的数码画幅”。这个理念也影响很多厂商很多年,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厂商仍然没有进军或者刚刚进军全画幅领域。不过佳能相机越卖越好,特别是5D与1DS双系列夹击,尼康在F6之后彻底转行进入数码行业,在比佳能晚了6年之后,推出了第一款全画幅单反D3。虽然晚了6年,但是不得不说D3在2007年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只可惜这一次的胜利没持续多久,5D2就再一次击败D700,让佳能奠定了数码相机的领先地位。
尼康在靠着第一台全画幅D3打了翻身仗,但这时候已经是2007年,第二年佳能5D2问世,结果如何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可以说从2000年左右数码相机走上民用市场,到2007年尼康第一台全画幅单反问世。佳能的成功其实有着一定的巧合,也有这尼康、富士、柯达、美能达等等的不争气。究竟这几年,剩下的厂商在干什么,下一页我们继续聊。
·其他厂商在做啥 索尼成就刷机狂魔
说了这么多,其实数码相机厂商还有很多,其他厂商都在做什么?柯达和康泰时作为曾经的巨头,基本上死在了数码相机民用化的第一股浪潮上,但是奥林巴斯却一直在不断努力,在数码相机初期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奥林巴斯在曾经推出E系列,主打43画幅,同样是单反系统,但是更加轻巧。不过在画幅竞争中,43画幅逐渐败给了APS-C和全画幅,因此奥林巴斯的43系统一度销声匿迹。近些年才和松下一起,在M43画幅的无反领域重新杀出了一席之地。
奥林巴斯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43画幅单反E-1,但是可惜受到当时APS-C顶峰论影响,奥林巴斯没有选择更大画幅
另外如今的大厂,索尼。其实索尼在数码相机早期,虽然卡片机做的有姿有色,但是高端相机领域一直没有踏足。索尼并没有高端单反相机的制作基础,因此索尼最大的目标是收购美能达,毕竟这时候的美能达虽然仍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但是公司财务上已经是风雨飘摇。在经历了数年的收购历程后,2006年索尼终于如愿以偿,也开始了索尼大法的刷机狂魔之旅。
现在来看,中画幅这两年发展迅速,但是要是进入大众市场,还为时太早
在未来,从画幅领域来说,更大画幅依然是更吃香。但是中画幅的普及必然是缓慢的,不会像当年全画幅代替APS-C一样来的这么快。因为全画幅替代APS-C,相机的体积和重量在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中画幅由于画幅尺寸、法兰距等等诸多因素,即便是富士GFX、哈苏X1D等等,体积和售价依然昂贵,而且更新周期长,不会再五年十年内替代全画幅产品。因此现阶段,相机画幅依然朝着全画幅方向发展,这是必然的。
全画幅在未来很长时间,依然是主流
另一方面,虽然相机在朝着全画幅发展,但是如今画质的需求已经并不过于强烈。2400万像素的APS-C画幅对于家用来说不仅够用而且绰绰有余。因此相机发展正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视频化。从2008年佳能5D2推出全高清视频到如今,相机视频发展飞速,4K已经基本普及,未来的视频发展,将会想着更高帧率更高码流发展,从这个维度来说,M43这些小底相机,有着逆势追上的潜质。
对于家用来说,如今的新机器基本都够用
从根本来说,如今的相机竞争已经陷入白热化。厂商的竞争早已过了靠技术吸引消费者的时代,大家拼的是相机的综合配套服务,从相机到镜头,从拍照到视频,从产品到销售。从这个层面来说,或许在未来,真正高速发展的,或许是无反相机,是APS-C/M43画幅或者一英寸。而全画幅则更像一种终极目标,面向越来越专业的人群,而家用用户,则会想着轻量化和便携化的角度不断倾斜。
未来充满变数,视频领域异军突起,但是全画幅仍然是当下的主流
今天说了这么多,其实是让大家对于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发展有一个新的认知。或许今天的东西说的比较笼统,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仔细上网搜索研究一下,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提问,笔者也将第一时间解答大家的疑惑。
本文来自酷酷来了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80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