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市,你会发现这座美丽的城市与“袁”字非常有缘份。宜春市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辖六县三(县级)市,以及一个主城区,这个主城区就叫袁州区。
有一个人有关,他叫袁京。袁京不算很出名,但他的子孙知名度非常高,就是东汉末年两大失败者——“好谋无断”的袁绍和“冢中枯骨”袁术。
二袁家世地位非常高,“四世三公”是汝南袁氏最响亮的招牌,家道中落的刘备对二袁家世非常的羡慕。汝南袁氏始于司徒袁安,袁安在汉明帝大兴楚狱时救活了数百家,各界对袁安感恩戴德。自此,袁氏四世三公,是东汉中后期最顶级的豪门大族。袁安有三个儿子,袁京是袁安次子,袁京喜欢做学问,不喜欢官场的勾心斗角,云游四方。袁京来到扬州豫章郡(治江西南昌)的宜春县,他喜欢这里的秀山丽水,便隐居于此。因为袁京德行高尚,他死后,人们就把他隐居的这座山称为袁山。
宜春县早在西汉武帝时就设立了,直到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才改称宜阳,但与“袁”字还没太大的关系。到了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出兵消灭了割据江东的南朝。南朝陈设有安成郡,宜阳县为安成郡下辖,陈后主陈叔宝之父陈宣帝陈顼在没当皇帝前,他的爵位就是安成王。
南唐皇帝李璟(李后主之父)派人称边菩萨的大将边镐屯兵于袁州,就近密谋入湘。楚国大乱后,李璟立刻让边镐率兵万人出袁州直趋长沙。因为长沙在东无险,宜春是长沙的门户,宜春一丢,长沙无守之望。楚国很快灭亡了。
这个很好理解,从长沙至南昌之间,有一条狭长的两山夹一谷的通道,而宜春就是这条战略通道上的那座城门。城门一开,长沙无险矣。现在在宜春以西还有一个江西省的地级市,就是大名鼎鼎的萍乡。萍乡相比宜春,距离赣湘边界更近,数十里外就是赣湘交界的插岭关。
不过自唐以后,萍乡作为县级行政区,一直隶属于以宜春为治所的袁州。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萍乡才脱离宜春专区,成为江西省的省辖市。
本文来自小泽说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76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