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近日,《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了多地群众的反映,一些地方上的农田水利设施,派不上用场,要么是半拉子工程、要么就是摆设。农民着急等着水浇地,而这些国家投入资金修建的水利设施,却成了农民心头最窝火的事情。

01

水利工程年年建、年年不能用,国家巨额投入打水漂

河南鹿邑县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的称号。眼下正是小麦抽穗的关键时节,也是小麦生长对水分需求比较多的时刻。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为了及时灌溉,村里的老百姓想尽了各种办法。发电机、水泵、电线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那么这些半拉子的灌溉工程究竟是什么项目呢?鹿邑县人民政府官网上《关于印发鹿邑县2018-2019年度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项目总投资有5700万元。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按照要求,这些惠及民生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三个月就要完成。然而,时至今日,将近三年时间过去了,现场却还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只见漂亮的白箱红顶,却从来不出水。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却连具体的负责人都没联系上,这位村民有点灰心。随后,记者又从公开信息上找到了鹿邑县实施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建设办公室的联系方式,根据公开资料,这个办公室正是多项灌溉设施建设的开发单位,记者试着拨通了这个电话。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了解到记者想反映任集乡灌溉设施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不容记者多说,给了记者一个电话号码就匆匆挂掉了电话。这个电话接通后,熟悉的“套路”再次出现了,他又给了记者另一个电话号码。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

一层层推诿、一次次核实,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依旧扑朔迷离。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春天,村民们依旧需要自己格外忙碌,才能完成今年的春灌。

半小时观察:要严管水利设施里的官僚主义

一线实地的调查显示,在河南省鹿邑县的一些乡镇里,这几年来动辄几千万工程额度的水利建设项目,大部分都烂在了地里,成了摆设。一个又一个地建设,一个又一个地废弃,国家的钱是一笔又一笔地投入,但最终,农田的灌溉难题,依旧没有解决。更荒唐的是,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部门互相推诿,上级推下级,推到乡长那里干脆忘了电话。截至节目播出前,针对当地群众反馈的问题,当地相关部门依然没有回应。

来源:央视财经

本文来自默默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69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