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一所投资了十多亿的国际特色学校因投资人变更导致学校管理陷入混沌之中,不仅被曝出多名教师无故被开除,而且家长与校方沟通后被莫名劝退。目前,多名家长已带着孩子转学,并表示后悔入读。
为何资方变更会引发国际特色学校管理危机?国际特色学校背后的资方有哪些?校方和资方必有一战吗?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呢?
01
国际学校在线
苏州某国际特色学校遭家长投诉
本周陆续有消息传出有一所投资了十多亿的国际特色学校“暴雷”,昨日有教育自媒体发文披露了一封官方答复学校家长的信件(如下图所示),证实确有一所国际特色学校出了点问题。
02
地产集团
地产和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条件,地产集团投资建设国际特色学校曾一度非常盛行并在全国大批量复制。
例如,博实乐教育集团(原碧桂园教育集团)旗下的广东碧桂园、碧桂园十里银滩、广州斐特思学校等;地产大亨万科投资打造的教育品牌德英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拥有中小学、幼儿园等13所学校;佳兆业集团投资的深圳华朗学校去年一度被传倒闭后辟谣将继续扩招。
04
民营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学校占据了国际特色学校的半壁江山,通常出资人自身就是教育从业者,对教育有着深厚情怀。
例如,深圳丽林维育礼雅学校(原名: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背后的投资方维多利亚教育集团(中国),由香港一对丁家姐妹——丁毓珠女士和丁毓娟女士创立。
丁毓珠女士于 1958 年投身于幼稚园教师工作,边教书边进修,于 1964 年在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成为合格的教师,正式走上幼教的道路。
1965 年,与亲姐丁毓娟女士携手创办了维多利亚幼稚园。
1998年,孔美琪博士将维多利亚幼儿园引入内地,在上海成立了第一间中外合资幼儿园(原址虹桥,现搬迁至古美),并成立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
随后,维多利亚幼儿园先后在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办学,逐步形成维多利亚教育集团(中国)的教育版图。
苏州新区一中QCE国际课程班,是由澳籍华人、澳大利亚共同成就国际文教集团中国区负责人——陈鹤(CHENHE)与苏州高新区一中合作办学,QCE课程直接注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教育部官方高中学籍,与昆士兰州本土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及官方绿色升学通道。
满怀激情和热血从澳大利亚回国创办教育事业的陈鹤原以为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没想到却被国内一起合作的熟人给坑了一道,国内的合伙人以提供教育局审批为威胁,敲诈勒索陈鹤高达几十万的“好处费”,在这种畸形的合作下,仅招的24名学生初二都没读完便获得了初中学位。
后来矛盾激化的双方终于撕破了脸皮,陈鹤实名投诉、举报,揭露苏州高新区教育局违规审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伙同“高新区第一中学”变相敛财、严重腐败的事实,苏州高新区一中QCE课程国际班也因为违规办学被查办。
04
国际学校在线
如何找到平衡点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柴纯青早年写过一篇《如何解决民办学校投资者与校长的矛盾》的文章。
他曾指出二者产生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由于资本的寻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所致,而是要从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去分析。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多途径控制校长权限来保证自己对学校的实际控制。
一般来说,国际特色学校校长都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因而会为了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忽略办学成本,这又与出资方盈利的要求背道而驰,成本控制做得不够好,双方的沟通也不够好,导致成本过高资金断裂或者出资方频繁更换校长让学校的运营计划不能持续进行,致使学校倒闭。
学校建设的出资方与运营方应该做好沟通,双方既要兼顾营利又要考虑教育理想,找到双方合作的平衡点,这样学校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柴纯青《如何解决民办学校投资者与校长的矛盾》江苏教育2005年第03A期44-44
本文来自默默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69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