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风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绝大多数都是以地区或相关元素加上“风”来命名的,比如“秦风”是秦地的民歌,“王风”是东周洛邑的民歌等等。

但“十五国风”中有两个部分的命名显得非常特殊,那就是“周南”和“召南”,它们也被合称为“二南”。

那么,这两个部分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十五国风

甚至《诗经》里的“风雅颂”也只不过是音乐体例的不同而已,类似言志要用“诗”、载道要用“文”、抒情要用“词”一般,功用不同罢了。

如此一来,“二南”的道德内涵并不在于“正变”上,而在于其文本内容上。

“周”地之西为犬戎,之北为豳,之东为列国,唯有“南面”地域最广,所采诗歌多是此间的作品。而这里又是受到文王德化最早的地区之一,所以收录的作品才会浑融含蓄,中正平和。“召南”也同此理。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到,方玉润与“诗教观”虽有交融之处,但内里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十五国风

“诗教观”认为“二南”之所以温柔平易,是因为其正风的地位,即社会风俗所致。方玉润同意环境对于诗风的影响,但却将因果倒置过来,认为是其社会风俗和创作地域的影响,所以“二南”之诗中正平和,因此被认为是风诗中的“正风”。

换句话说,“诗教观”认为“二南”为正风,是从道德观念的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诗歌的言外之意;而方玉润认为“二南”是正风,是从诗歌本身的内容来说,注重的是文本价值。

而之所以用“南”来命名,要么是社会风俗的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观念改变,要么是收录诗歌产生的范围难以用某一地来框定。

十五国风

至于何种说法是正确的,至今尚无定论。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本文来自默默投稿,不代表一阔营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uo.com/2465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